目前分類:教育教養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來講講這個問題

有人問我覺得完全給外籍老師上英文課好不好

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好,但是上到某一段程度之後
缺點會比優點多

就大家所熟知的聽說讀寫四大順序,學習語言一定是
先要有大量的輸入(input)才會有輸出(output)
所以在語言學習早期讓外籍老師來教絕對沒有問題
孩子可以朗朗上口,侃侃而談

但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到最後英文還是0066?
原因在於"母語干擾"
要知道英美語系國家她們的母語是什麼?---就是英文啊
你聘請一個英美語系國家的人來教英文,他當然可以讓你的孩子
講的很好, 全美語上課可以培養你的孩子的英語思維
當然這個老師也是用英語的思維在思考

可是台灣是英美語系國家嗎?不是
對我們來說,英文是外國語言
日常生活當中還是以國語/台語/客語為主
缺乏練習的機會,也就是沒有辦法與生活做結合
這個外國一天到晚聽到/看到/說的都是英文不同

所以會發現學到某一階段之後,孩子突然不會了
這對外籍老師來說她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不會
這個時候不是老師不好,也不是學生不好
只是外國人不了解台灣小孩學英文的盲點
他們用英文腦子思考,可是我們是用國語腦子思考
因此有所謂的母語干擾的情形

也許以往我們的青春期都花時間在背單字跟搞懂文法上
所以現在的父母以為只要會聽跟說就好了
但是那個只是幼年時期可以這樣做
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閱讀上面的,多看多讀才能增加文字的熟悉度
而不是只要會唱唱跳跳,孩子快樂就好

如果是這樣,乾脆不必學

所以下次如果遇到孩子英文學習有瓶頸
不是換補習班,也不是要怪老師
而是閱讀的不夠多,單字雖然需要背
但是英文學習絕對不是背單字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leopis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到的這篇文章介紹,真的寫的很深刻
跟我這幾年碰到的家長還有小孩幾乎一模一樣

剛開始教書的時候,常常碰到小孩回家都會告狀
爸爸或媽媽就會馬上打電話來罵:
我花錢是要你教我的小孩,不是罵我的小孩的
*****不然我就換別家補習班
或是馬上衝來罵老師

當然,孩子總是自己的好!但是您的孩子都沒有錯嗎?
他到底跟您說了什麼呢?這些我不想多說

只是想要問一問家長,請問您.........像*海的大老闆那樣有錢嗎?
還是王*慶先生那樣富裕?可王先生對小孩的教育是嚴厲的喔
還是您像原子彈或是氫彈,還是地雷一樣厲害?
可以幫您的孩子直接開一間公司,不用出去甲頭路?
或是您可以永遠不死的幫您的孩子炸掉他前方一切令他不順眼的物品
或是偶棉總統說的"石頭"?

如果不行,那為什麼要這樣寵你的小孩?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看,還沒有當父母的更要看

這裡有內容介紹
http://www.e-stock.com.tw/asp/board/v_subject.asp?BoardID=23&ID=3356016

leopis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遇到好幾個家長問我同樣一個問題,而且都還是老師級的喔
所以來碎碎唸一下

問題:有沒有學英文的地方是不用寫字的?
我的小孩看到那麼多字都嚇到了,
我想找不用寫字只要講話的就好了

其實,我真的很想問為什麼要這樣寵小孩?
他說那麼多字被嚇到,而大人就應該順應小孩

還是說大家都認為美語只要會聽會講就好了?
看不看的懂會不會寫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覺得這種學習心態是錯誤的

國外的小孩也是要寫字啊,台灣也是要寫國語
那麼為什麼英文就不能要孩子寫字

這點也反映在這幾年國內小學英語教育的政策錯誤
美語教學一直都走TPR就是會用動作圖卡等輔助讓小孩了解
英文的意思,但是這種如果說是在英文是官方語言的國家應該行的通
但是台灣英文只是第二語言,很多家長都會說我的英文又不好
小孩回家也只會講中文,就這樣子小孩的英文也沒有進步
我們並沒有一個全美語的環境讓孩子生活
如果連寫字都不要求,以後孩子要怎樣應付國中高中的課程?

新竹市實施小一開始學美語已經很久的時間了
但是有多少小學生到了國中連基本的字母都不會寫
也看不懂字,更別提寫句子看文章了

那麼他們口說能力一定很好囉
也沒有好,這樣說來從小開始學英文到底有什麼用呢?
造就了一堆奇怪的學生

為什麼不讓小孩寫字,是小肌肉沒發展好嗎?
都國中了字寫的筆畫符還難看懂,這要怪誰?
安親老師嗎?

所以,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吧

leopis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在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多,雖然不明白是為什麼!
但是最近遇到的學生讓我著實很苦惱,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
覺得很有意義,所以PO出來分享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一昧的因為無法接受而不承認,
將斷送孩子的一生而且你也將付出更多的代價
也讓孩子承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以下轉貼

【陳鉉煒/台中市陳鉉煒小兒科院長】

電視上一些因涉弊遭檢調約談的人士,面對大陣仗媒體的再三追問,
大多沈默不語,急行離去。就如梁實秋先生大作「沈默」一文中令人
莞爾的描述:「所以處大居貴之士,多半有一種特殊本領,兩眼望天,
面部無表情,縱然你問他一句話,他也能聽若無聞,不置可否,
這樣的人,如何能不貴?因為深沈的外貌,正好掩飾內部的空虛。」

小朋友有種疾病也是屬於不太喜歡講話,它是兒童焦慮疾病的一種,
也可被視為某些極端害羞的小朋友對社會焦慮的症狀表現,又名之為
「選擇性緘默症」。


在家健談 出外不吭聲
美國波士頓塔夫斯新英格蘭醫學中心小兒行為與發展學科醫師史坦能
指出,兒童選擇性緘默症是指小朋友被期待在某些特定社交場合說話
通常好發於五歲之前,有時一直到入學才會被父母發現,一般持續一個月以上
(不包括剛進幼稚園或學校的頭一個月,因為那時很多小朋友也許因為害羞而不想講話)。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小兒發展學科主任凱利教授說明:
「這種疾病不算是常見的,通常小朋友都有正常的語言技能,
只是偶爾出現一些相對溝通方面的問題而已。一般這種毛病幾個月
就會痊癒,但也有持續幾年,而真正的兒童緘默症就更罕見,
大部分是因大腦額葉或中腦有問題或因神經軸突遭壓力而撕裂
造成不能自發性言語。」


這種疾病盛行率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七,女童是男童的兩倍,
某些智能健康中心比率達百分之一。這種小朋友有九成以上合併
有社交恐懼症,造成原因仍未定論,不過倒是和下列這些情況有些許
關連:患童的一親等親屬中,七成左右有社交恐懼症,近三成七
也是選擇性緘默症;語言功能延遲的小朋友中有二到三成也屬於
選擇性緘默症。


肢體僵硬 目光很閃爍
從小朋友外在行為能不能大略看出「選擇性緘默症」?

史坦能醫師解釋,小朋友在不熟悉的環境會出現畏縮的現象,
旁人很難與之做目光接解,肢體語言十分僵硬,臉部表情相當漠然,
在診間只能用姿態來和醫師做溝通,但在家裡情況又大不相同,父母
會形容小朋友相當健談。這時就有必要請父母將小朋友在家裡的一舉
一動錄影,讓醫師用以鑑別小朋友在覺得舒適安全的環境之中語言功能
是否正常無虞。此外,許多人以為兒童虐待或兒童忽視(
neglect
會造成兒童選擇性緘默症,其實最近的研究報告並不支持這項說法。


逾月不開口 快找專家
那麼,要怎麼分辨「害羞」與「選擇性緘默症」呢?

通常前者經過幾小時或幾天的「閉嘴期」之後就會開始說話,
這種情形偶爾也會出現在能使用兩種語言的兒童身上,
通常發生在新近移民到國外的小朋友,在陌生的國度拒絕和陌生人交談
但這情形過一陣子就好了;後者則會經過漫長(起碼一個月以上)
的時間都金口難開,而且大多數小朋友出現相當明顯的社交障礙。


「緘默」當然是法律賦予每位國民的權利,如果您家小朋友萬一
「長期且持續保持緘默」,建議您趕快找專家鑑別診斷不是聽力
或語言障礙造成緘默,並就診兒童心智科治療諮商才是上策。


 

 


leopis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也許可以說明現在的孩子需要的是---愛,家庭教育重於一切,非金錢所能彌補

叫不動的孩子--是沒被愛注滿的孩子--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
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
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 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
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
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
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
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
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
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
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
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
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Gaither說,她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沒有被抓到。
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
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
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 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
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

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
我盡量提醒自己,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
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
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give me」(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老師給的評 語:「謝謝韡函對 xx同學的包容和幫助。」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
「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
一個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
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作盡職的選擇。

leopis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