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多,雖然不明白是為什麼!
但是最近遇到的學生讓我著實很苦惱,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
覺得很有意義,所以PO出來分享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一昧的因為無法接受而不承認,
將斷送孩子的一生而且你也將付出更多的代價
也讓孩子承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以下轉貼

【陳鉉煒/台中市陳鉉煒小兒科院長】

電視上一些因涉弊遭檢調約談的人士,面對大陣仗媒體的再三追問,
大多沈默不語,急行離去。就如梁實秋先生大作「沈默」一文中令人
莞爾的描述:「所以處大居貴之士,多半有一種特殊本領,兩眼望天,
面部無表情,縱然你問他一句話,他也能聽若無聞,不置可否,
這樣的人,如何能不貴?因為深沈的外貌,正好掩飾內部的空虛。」

小朋友有種疾病也是屬於不太喜歡講話,它是兒童焦慮疾病的一種,
也可被視為某些極端害羞的小朋友對社會焦慮的症狀表現,又名之為
「選擇性緘默症」。


在家健談 出外不吭聲
美國波士頓塔夫斯新英格蘭醫學中心小兒行為與發展學科醫師史坦能
指出,兒童選擇性緘默症是指小朋友被期待在某些特定社交場合說話
通常好發於五歲之前,有時一直到入學才會被父母發現,一般持續一個月以上
(不包括剛進幼稚園或學校的頭一個月,因為那時很多小朋友也許因為害羞而不想講話)。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小兒發展學科主任凱利教授說明:
「這種疾病不算是常見的,通常小朋友都有正常的語言技能,
只是偶爾出現一些相對溝通方面的問題而已。一般這種毛病幾個月
就會痊癒,但也有持續幾年,而真正的兒童緘默症就更罕見,
大部分是因大腦額葉或中腦有問題或因神經軸突遭壓力而撕裂
造成不能自發性言語。」


這種疾病盛行率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七,女童是男童的兩倍,
某些智能健康中心比率達百分之一。這種小朋友有九成以上合併
有社交恐懼症,造成原因仍未定論,不過倒是和下列這些情況有些許
關連:患童的一親等親屬中,七成左右有社交恐懼症,近三成七
也是選擇性緘默症;語言功能延遲的小朋友中有二到三成也屬於
選擇性緘默症。


肢體僵硬 目光很閃爍
從小朋友外在行為能不能大略看出「選擇性緘默症」?

史坦能醫師解釋,小朋友在不熟悉的環境會出現畏縮的現象,
旁人很難與之做目光接解,肢體語言十分僵硬,臉部表情相當漠然,
在診間只能用姿態來和醫師做溝通,但在家裡情況又大不相同,父母
會形容小朋友相當健談。這時就有必要請父母將小朋友在家裡的一舉
一動錄影,讓醫師用以鑑別小朋友在覺得舒適安全的環境之中語言功能
是否正常無虞。此外,許多人以為兒童虐待或兒童忽視(
neglect
會造成兒童選擇性緘默症,其實最近的研究報告並不支持這項說法。


逾月不開口 快找專家
那麼,要怎麼分辨「害羞」與「選擇性緘默症」呢?

通常前者經過幾小時或幾天的「閉嘴期」之後就會開始說話,
這種情形偶爾也會出現在能使用兩種語言的兒童身上,
通常發生在新近移民到國外的小朋友,在陌生的國度拒絕和陌生人交談
但這情形過一陣子就好了;後者則會經過漫長(起碼一個月以上)
的時間都金口難開,而且大多數小朋友出現相當明顯的社交障礙。


「緘默」當然是法律賦予每位國民的權利,如果您家小朋友萬一
「長期且持續保持緘默」,建議您趕快找專家鑑別診斷不是聽力
或語言障礙造成緘默,並就診兒童心智科治療諮商才是上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pis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